坚持做踮起脚摘“苹果”的人——记烟台市三原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伟平材料

王伟平,男,1991年12月出生,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2014年,大三期间注册成立烟台市三原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创始合伙人、总经理,2016年,入驻鲁东大学创业学院孵化基地,公司被鲁东大学创业学院评为“示范企业”。2011年—2015年在鲁东大学文学院学习。大学期间,担任过鲁东大学电视台记者团团长、学生会干部、《鲁东大学报》栏目组组长、烟台慈善总会义务工作者等职务。2012年,荣获“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优秀志愿者”称号;2013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被烟台市新闻摄影协会聘为会员,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今晨6点》、《鲁东大学报》发表新闻稿件20篇;参与导播制作《鲁大新闻》20余期,获得“优秀学生记者”称号;2013年,拍摄作品《鲁东大学校友园》获高校工委组织的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声像类二等奖,拍摄作品微电影《大红夹袄》获得山东省“快乐创业”微电影大赛入围奖和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创意影像微电影大赛优秀奖,导演拍摄纪录片《留守的村庄》获中国首届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奖及大学生优秀评委奖;同年底,牵头主持撰写3万字“调研·山东”调研报告获得十大重点项目立项并顺利结项,并获得山东省二等奖及2000元奖金,调研报告全文被收录《山东社会蓝皮书》,出版发行;2015年鲁东大学“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2016年公司项目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山东省特等奖。

专业知识夯基

王伟平一直坚信:“打好基础,才能放眼未来。”所以,三原色文化传媒公司的创立绝非偶然的想法,而是知识和技能铺就的结果。真正的天才、能人是极少数的,而更多的“能人”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拼搏锻造出来的,大一、大二他专心学习专业知识,钻研老师讲的专业课程,利用课下时间把课上学习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上来。

为了锻炼文笔,王伟平从大一时就加入了《鲁东大学报》学生记者团,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开始学习和接触新闻稿件的写作和采集。内容的分段、语句的措词都需要仔细打磨,一稿不行两稿、三稿、五稿、八稿,就这样逼着自己去练去学,每天与文字打交道,久而久之他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把练就的文字功底融入到编导专业中来,尝试剧本的写作和活动类项目的策划,可谓一举两得。大二时,担任了鲁东大学广播电视站学生记者团团长,参与导播20余期《鲁大新闻》,先后参与采访过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魏礼群、我校校长李清山等。在王伟平的字典里,就没有“停歇”二字,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

实践创新搭桥

如果说专业知识是根基,那么实践创新就是桥梁。“身为编导专业学生,多拍多练是王道”,王伟平说,拍摄一部优秀作品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敢为人先的王伟平,一方面苦练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寻求新颖独到的选材和立意。经过深思熟虑,王伟平决定用镜头记录山东莒县小窑村里留守人员生活状况,以此反映由于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而引起的关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由王伟平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留守的村庄》成功完成,纪录片一出就以其纪实性、人文性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获得了校“纪录·烟台视线”纪录片大赛金奖及最佳导演奖、最佳纪实奖,还获得了首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奖。“《留守的村庄》凸显了强有力的人文关怀,意义非凡。”文学院编导专业老师张成良评价道。

除此之外,他还主持导演拍摄了鲁东大学2014年招生宣传片《寻梦·鲁大》,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也被评为2015年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另外,他的作品校园风光片《鲁东大学校友园》荣获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声像类二等奖,故事片《大红夹袄》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奖。

在各种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中,也不乏王伟平的身影。2012年王伟平通过选拔成为了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志愿者,由于表现突出,他被山东团省委、大赛组委会授予“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优秀志愿者”称号。2013年,他撰写的调研报告荣获“调研山东”十大重点项目二等奖。2014年,王伟平参与的调研团队荣获201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天翼’智慧城镇计划全国100强团队和2014年团中央镜头三下乡好团队奖,尤为难得的事,他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的事迹被2014年8月22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暑期实践不走场,一个问题调研三年-守望乡村的大学生实践团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赞扬。

大学四年,王伟平依托专业,依靠实践创新,荣誉颇丰。曾担任鲁东大学广播电视台学生记者团团长,文学院学生会部长。累计发表国家级、省、市、校级文章三十余篇,执导拍摄8部作品,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亚洲共同体财团一等奖学金,荣获鲁东大学2014年创新工作拔尖人才称号以及第十五届“挑战杯”·鲁信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荣誉,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及山东省省赛特等奖。

依托专业圆梦

长期的实践让王伟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指导老师亢世勇教授和学业导师张成良的提醒和指导让王伟平有了底气:“你已经具备了创业的基本素质,敢不敢在创业的大军中闯出一片天地?”,经过深思熟虑,各方面论证和市场客户的分析,2014年,已经大三的王伟平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和其它两位合伙人着手准备注册公司。从公司选址、办公室租用,到设备仪器的购进,再到往返国税地税局、开户银行、政务大厅办理繁琐的手续合同,创业之初的艰难只能自行品味。“10月底,当我拿到营业执照和相关批复文件时,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公司注册成功了。”王伟平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注册资金50万,摄影设备、辅助设备、收音设备、剪辑设备基本配套齐全,从创业初期位于开发区长江路海诺大厦的写字楼,再到鲁东大学创业学院孵化基地的“示范企业”,从创业初期的3个人,到现在拥有正式员工6人,影视制作团队(主要为在校大学生)12人,从主要经营会议会展、摄影、摄像服务、企业形象策划、到以企业宣传片为主体,发展方向延伸到院线电影特效后期包装,从借钱度日的潦倒生活,到现在的年薪过20万,一路走来,王伟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

创业成功的他,没有忘记培养他的母校,2016年,创业阶段的王伟平拿出了1.5万元的爱心红包,发放到母院每位新生的手中,他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大学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大家去干,虽然金额不多,却代表了王伟平关心母校的一番情谊,王伟平表示,在以后的每年都会将公司盈利拿出一部分,来关注母校的建设。王伟平说:“三原色本是指电影中红绿蓝三色,和我们的工作性质有关,以此为名代表我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敬意。”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