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伦贺:回到家乡创业,是我最大的心愿

油伦贺,鲁东大学2020届毕业生,2019年创办了山东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着占地500亩的沃斯堡农业生态园,大学三年,他一直行走在创业路上。

黝黑、健壮、朴实,油伦贺给人的是实实在在的农民形象,这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衣着光鲜、皮肤白皙的大学生形象相差甚远,若不是在大学校园,很难把他与95后大学生联系起来。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就要回到家乡创业”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非常了解靠种地为生的老百姓的生活,他们起早贪黑地耕种,劳动收入很少,生活比较艰苦。我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是想运用所学的知识,依靠科技的力量,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油伦贺说。

油伦贺的家乡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浮岗镇,这是个县级扶贫镇,没有特色经济产业。父母经营一个小木材加工厂,没有时间照顾他,从小学三年级油伦贺就开始住校,早早就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初中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中阶段由于贪玩,耽误了学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当高考成绩出来时,离本科录取线差13分,最后被鲁东大学农学院专科录取。”油伦贺深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下决心大学期间争分夺秒,要把耽误的时间找回来。

油伦贺清楚地记得刚进农学院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天下大利必归农”,这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决心。他十分珍惜大学三年的学习时光,刻苦学习,想多学一些专业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大学三年,是他拼搏的三年,也是他厚积薄发的三年。

身为学生会干部,要比其他同学付出多一些,当别的同学在玩游戏、追剧的时候,他走进图书馆,来到教室,泡在实验室,为了一个实验,为了一个创业项目书,为了一次学生活动,他时常没日没夜地工作、学习,经常是早晨五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点以后回到宿舍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期间,他的综合素质排名全专业第一,学习成绩专业第三,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发表了1篇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先后两次国家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省级部学生。2020年获得了“齐鲁银行杯”山东省创业大赛青年创业组一等奖,同时入围了第十五届大国大学生年度人选活动。2021年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获得了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

“只要是认准了的事,就坚持不懈地去干”

油伦贺始终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感召下,他积极投身到创业大潮中。

“2019年,我与王建瑞老师做榆耳的抑菌活性课题研究中,发现一些中草药含有能够抑菌和提高免疫的活性,在经过1600余次的实验后,最终研发出了以北虫草和马齿苋为原料的无抗饲料添加剂。”油伦贺介绍说,那时国家农业农村部刚刚发布了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的194号公告,我国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他产生了生产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想法,便果断抓住这个机遇,创立了山东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目前,公司研发的无抗饲料添加剂正在申请国家“兽药字”批号。

大学三年学习、创业的经历,油伦贺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干成一件事,认准了的事就要努力不懈地去做,而且不要怕失败。

“如果你只有想法,不敢去尝试、不去做的话,就等于是一场空。”油伦贺说,“我创业最难的时候可以用三个数字来形容,叫321。三天吃两顿饭睡一个小时,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因为要赶计划书和处理公司运营的各种事情,我那一个月基本都是在实验室打地铺睡的。但我肯吃苦,遇到苦难的时候就坚持一下,一切都熬过来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有了想法一定要付诸行动的人。上大学后,他有了暑期去西部支教的想法。2018年暑期,他作为“作业本基金会海子计划”的志愿者,前往青海拉格日支教。

“说实在的,支教条件还是挺艰苦的。刚开始的三天,由于准备不充分,没有及时采购蔬菜,志愿者们只能就着水啃馒头。水土不服,拉肚子是常有的事,但是大家相互勉励,还是坚持了下来。”油伦贺深有感触地说,40多天的支教生活,让他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去帮助更多人的想法。

“有一次,我让孩子们写一个愿望。有些低年级的学生看着我的眼睛说,‘老师,我希望有一件新衣服。’我当时眼泪就止不住了。”油伦贺说,从青海支教回到学校后,就在学校搞了一场捐赠活动,募得一千余套衣服、大量的书籍和文具用品,他和同学们忙活了半个月,把衣服清洗干净打包完成寄送给藏族地区的孩子们,光快递费他就支付了5000多元。

“发展新型农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2018年6月刚开始接手农业园区的时候,园区内只有年久失修的大棚,油伦贺一边上学,一边着手规划。

“园区内的水泥路、水井、水管道、长廊架等基础设施,都是我们后期自己建设的。”油伦贺介绍说,现在整个园区大概占地面积接近500亩,葡萄种植面积大概在200亩左右,拥有100个温室大棚。“后期计划引进草菇和大球盖菇的种植,预计100亩左右。另外,2个占地约为8亩的玻璃温室大棚,我打算是做一个葡萄观光区和一个无土栽培区。”

回到家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始终是油伦贺的心愿。

当油伦贺了解到园区所在地小王庄村有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尽量雇用村里无业的、年纪比较大的贫困户的村民到园区工作,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目前已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脱贫致富。

“我们老两口原来都是跟儿子要生活费,现在我们在园区里负责浇地,一个月工资能挣4000多块钱”60多岁的秦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有钱了,过年的时候可以给孙子孙女发压岁钱了,儿媳妇的脸色也好看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园区正在与清华大学基金会联合创办清农学堂,通过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园区作为培训基地,共同培养一批有技术的新型农民,这个项目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的创业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在食用菌种植、葡萄种植技术方面,还是在创业项目策划设计方面,老师们都给了我比较全面的指导。”油伦贺感激地说,这几天回到学校,得到校领导的关怀,学校党委书记徐东升拉着他的手,勉励说:“离校后,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学以致用,母校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6月12日是油伦贺人生的新起点,这一天,他成为一名正式中共党员,他将踏上新的征程。

“2021年的全国两会,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这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我想今年组建一支电商团队,引进羊肚菌等食用菌新品种,建设示范种植大棚,建立农民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把园区打造成齐鲁样板,带动村民一起脱贫致富。”谈及毕业回乡后的创业,油伦贺信心满满地说。


通知公告